「互聯網+」時代的家具產品應該什麼樣?

2015年,一個叫做「互聯網+」的時代撲面而來,自從「互聯網+」一詞被傳開之後,人們把所有能與互聯網產生聯系的行業幾乎都加了一遍。當然,得出的結果和論調不盡相同。對於傳統的家居行業來說,「互聯網+」時代,不僅在行銷模式上要有創新和變革,關於產品本身也必須進行互聯網化改造。在大數據對消費需求分析得更加明確的基礎上,家居產品正在通過設計個性化、報價透明化、包裝平板化、體驗交互化等改造,以適應互聯網這個日趨重要的渠道。
設計年輕化,滿足個性需求
產品呈現及報價都應盡量簡單透明
在「互聯網+」這個概念出來之前,很多家居建材品牌就已經「觸電」,最初的形式就是開網店,互聯網的概念基本只運用在銷售環節。但隨著「互聯網+」概念的深化,僅僅開個網店銷售產品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,除了做好移動互聯時代的推廣與行銷外,最核心的產品也要從設計、生產、倉儲、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互聯網化改造,以適應這個越來越重要的渠道。
那麼,傳統家居企業該如何進行產品的互聯網化改造呢?
首先要了解網購消費者跟通過傳統渠道購買的消費者,在需求和行為方式上有什麼區別。我們不能把「互聯網+」跟傳統渠道完全割裂開來,它們並不是截然不同的東西,但客戶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在群體上是有特性、有區別的。
其次,適合在線上銷售的產品要比傳統渠道更簡單、直接、透明,這是互聯網的特點,就是產品無論是設計、呈現還是報價,都盡量簡單,不要繞太多圈子。從目前家具在網絡上的銷售情況來看,「互聯網+」的產品趨勢會更年輕化,也就是簡約現代風格的產品更受歡迎。
第三,網購的消費者不一定會對面面俱到的整體產品產生興趣,而是會對一些特殊功能或明顯跟其自身生活「痛點」有關係的設計或產品產生很強烈的興趣。線下的消費者更多對產品的整體感和外觀感興趣,而互聯網會更關注某個突出的點,這個點剛好滿足了客戶的某個需求或痛點,就打動了他。因此,「互聯網+」時代的家居產品應該在更細致的點上去做文章,去打動消費者。而互聯網所提供的大數據支撐,也能讓企業對消費者的需求有更深入和細致的了解,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更好地去研發和整合產品。
在「互聯網+」時代企業應該遵循簡約思維,在產品規劃和品牌定位上力求專注、簡單,在產品設計上力求簡潔、簡約。因為在互聯網時代,信息爆炸,消費者的選擇太多,選擇時間太短,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,線上轉移成本太低,幾乎為零。
「互聯網+」的家居產品,應該具有品牌小眾化、設計時尚化、體驗交互化、運輸平板化和工藝現代化的特點。品牌小眾化也可以理解為個性化,網絡消費者屬於新生代,他們的視野空前開闊,個性鮮明,自媒體時代傳播碎片化的背後正是由於他們的審美分化。因此,大眾化產品思維顯然不適合他們,個性、時尚甚至小眾的家居產品設計才更適合「互聯網+」時代。
改變家具結構
實現平板化包裝、DIY安裝,方便運輸
家居建材歷來有「三分產品,七分送貨安裝」之說,而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,過去商家的送貨服務被物流等中間公司所代替。產品送到家的那一刻,才是消費者與產品的第一次真實見面。所以,這「最後一公里」的服務看似產品銷售的最後環節,卻實實在在是產品整個服務體系的開始。而這當中涉及的產品包裝、運輸與安裝,也正是阻礙家居品牌互聯網化發展的重要原因。
若要專門針對互聯網銷售,在「互聯網+」時代,企業應通過對家具結構、空間、功能的優化整合,研發可平板包裝的拆裝式家具,例如,零部件之間采用圓榫或連接件接合形式組成的家具,具有方便拆卸、易於搬運、形式簡潔的特點。這種以拆裝式結構為基礎的家具,更適應現代物流需要的平板化包裝,能夠節省包裝材料、高效利用空間、適應集裝箱化運輸以及大大降低運輸成本,然後對接互聯網物流的特點,讓產品以最快的速度、最低的價格去到用戶手裏。除此之外,拆裝式的家具設計還能讓用戶體驗自主安裝的快樂,加強用戶體驗。
「互聯網+」時代的到來,意味著今後的社會將是大眾智慧時代,精英智慧時代已經過去。因此,家居產品的物流運輸也應該充分發揮大眾智慧時代的特點,通過物聯網做聯動,做到點對點運輸,減少中間中轉環節,例如,以前產品要從大馬運輸到國外,可能要經過幾次中轉環節,而在「互聯網+」時代則可以通過分布式、點對點的物聯網平台,大大減少中間環節,實現點對點的物流運輸,降低物流成本與時間。在送貨安裝方面,則可以考慮建立一個類似Grab Car或UBER的APP平台,將各個地區的搬運工、安裝工都集合起來,實現更快速有效的送貨安裝服務,這也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。
利用線上設計軟件,實現消費者體驗交互化
「互聯網+」時代尤其強調用戶體驗,而用戶體驗是一種純主觀、在用戶接觸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感受。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,並貫穿於每一個細節,這種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,並且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,給用戶帶來驚喜。在這個基礎上,互聯網時代的家居產品,在產品體驗的基礎上應該更強調體驗的交互化,一個可以讓用戶不同程度參與進來的品牌和產品,必然會成為他們的朋友。
例如,採用國外逐漸盛行的線上互動體驗平台+展廳實景樣板間的方式,消費者可以在網絡商場進行線上DIY家居體驗,輕鬆瀏覽業內戶型最全、風格最齊、效果最逼真的家居3D效果圖及實景樣板間,以供參考與體驗;在此基礎上,還可以通過網絡商城裏的導購工具和設計軟件,根據自家的戶型、面積以及喜愛的裝修風格等快速找到適合的家居產品,並可直接在線上進行設計搭配並生成大概預算,非常便捷。
當消費者對網絡上自己「設計」出來的方案和所選擇的產品比較滿意後,就可以到線下的實體店進行現場體驗,看看產品的材質、工藝和實際擺放效果。如果覺得還不錯,就會有設計師根據你的需求上門量度,設計全屋定製家具效果圖,並提供含有實際報價的全屋家居設計方案。這種交互體驗方式讓消費者真正參與到自己家的設計中來,更符合「互聯網+」時代以個性為中心的消費需求。
在「互聯網+」時代,其實要調整的不只是產品,還包括產品跟消費者連接的方式,包括產品的報價方式、演示以及跟消費者交互的方式,也就是說,要調整的是整個系統。包括讓消費者自己去設計,例如,企業提供產品庫給消費者,讓他們自己去設計搭配,這也是很明顯的一個需求。歐美、中國大陸也在做這樣的交互系統,希望做到讓消費者自己先設計,喜歡了,再來進一步優化、下單。另外,在報價上也更加透明迅速,通過交互軟件,消費者設計好的同時應該就進行同步報價。
記者觀察
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更好地生存
歸根到底,用戶思維是「互聯網+」時代的核心思維。無論參與感、體驗感,還是服務環節,最終強調的都是一個用戶體驗。因為互聯網消除了信息不對稱,使得消費者掌握了更多的產品、價格、品牌方面的信息,互聯網的存在使得市場競爭更為充分,市場由廠商主導轉變為消費者主導,消費者「用腳投票」的作用更為明顯,消費者主權時代已經到來。
作為傳統的家居企業,想要真正擁抱互聯網,必須從市場定位、產品研發、生產銷售乃至售後服務等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,建立起「以用戶為中心」的企業文化,不能只是理解用戶,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戶,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。「互聯網+」時代的商業價值必須要建立在用戶價值之上,沒有認同,就沒有買單,沒有合同。
來源:南方都市報(網際網絡)

Leave a comment

Please note,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